永续盘存制,也叫做实时盘存制,意指通过不断更新库存记录,使得库存数量始终保持最新状态。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商品的进出情况,减少库存差异,降低盘点成本,并能及时发现供应链问题。与传统的定期盘存制相比,永续盘存制的最大特点是实时性和持续更新,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经营策略。
永续盘存制的核心在于动态库存记录系统。每次库存变动,系统都会自动记录并更新库存信息。比如,当有商品销售时,系统自动从库存中扣减相应数量,若有新货物入库,则库存数量会增加。这种实时记录的方式通常依赖于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如ERP系统、条形码扫描、RFID等技术。
当新商品进入仓库时,永续盘存制会记录商品的进货数量,并将其加入现有库存中。例如,如果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了100件商品,系统会自动增加库存,更新记录。
每次商品销售,系统都会自动从库存中扣减相应的数量。例如,如果顾客购买了5件商品,库存记录会自动减少5件,确保库存数量反映的是最新的实际存量。
虽然永续盘存制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库存数据,但企业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实际盘点。这是为了核对系统记录的库存数量与实际库存数量是否一致。在某些情况下,系统可能会因为错误操作、损耗、盗窃等因素导致库存不准确,定期盘点有助于调整这些差异。
永续盘存制的计算,主要依赖于进货单价、销售单价以及库存数量等信息。一般来说,永续盘存制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部分:商品进货记录和商品销售记录。
进货记录的计算比较简单,它主要根据每次采购的商品数量和单价来计算总进货额。假设企业每次采购10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为50元,那么进货的总额就是:
该金额会直接更新库存,确保库存数量和价值的准确性。
销售记录则稍微复杂一点,涉及到成本计算。由于永续盘存制需要动态更新库存和成本,通常采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FIFO)来计算销售商品的成本。
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销售时,将库存中所有商品的总成本除以库存总量,从而计算出单位商品的成本。假设企业的库存中有两批商品,第一批100件单价50元,第二批200件单价60元,那么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公式为:
每次销售时,按照加权平均单价来计算成本。例如,销售10件商品时,成本就是:
FIFO(先进先出)法则是假设销售的是最先采购的商品。因此,库存中的最早一批商品首先被销售出去。例如,若销售的10件商品来自第一批采购的100件商品(单价50元),那么销售成本就是:
实时更新:永续盘存制使得企业能够随时了解库存的具体情况,从而作出及时的采购和销售决策。
减少库存差异:由于每次商品进出都会被即时记录,库存差异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提高效率:减少了传统盘点时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工和时间成本。
精确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精确的库存数据,更好地预测需求并优化供应链。
系统依赖性强:永续盘存制高度依赖信息管理系统,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数据不准确,进而影响决策。
初期投入较高:要实施永续盘存制,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用于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
操作复杂性: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且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优化,以确保准确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续盘存制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电商、零售等行业。通过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企业能够做到实时掌握库存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永续盘存制,降低库存风险,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最终达到优化成本和提升利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