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本身不直接构成犯罪行为,但其高额利息以及某些相关行为可能触犯法律,构成刑事犯罪。
在中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高利贷是指放贷者以显著高于法定利率上限的利率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年利率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的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也就是说,超出法定利率上限的利息,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并且这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重点】高利贷的非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利转贷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5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这是一种刑事犯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高利贷行为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即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则可能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敲诈勒索、诈骗、强迫交易等关联犯罪:在催收高利贷过程中,如果采取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强行索债,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借款人财物,这些行为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诈骗罪、强迫交易罪等。
黑恶势力犯罪:部分高利贷团伙可能涉及黑恶性质犯罪,如通过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施非法拘禁、寻衅滋事等行为。
因此,虽然单纯的高利贷行为本身可能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其涉及的利率超过法定上限,或在贷款及催收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将可能触及刑法,相关人员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因此,无论是放贷者还是借贷者,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触及法律红线。同时,国家对打击高利贷和非法借贷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旨在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